生活資訊
給幼教老師更大的空間 |
我們常說三歲定終身,那三歲至小學前學齡的教育問題呢?是不是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更具重要性呢?現在的雙薪家庭逐漸增加,我很慶幸能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托兒所,但由一個家長的角度來看幼教老師的福利問題,真的很為我們的孩子與老師擔憂!
願意照顧學齡前的孩子的人,真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愛心,想想這些學齡前的的孩子有的剛到學校適應,一下子要尿尿、吃飯,還不太會拿湯匙、鞋子左右腳還不太會分…一直到孩子能清楚的描述事情、對人、事能有關懷與愛心…,學齡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而我們的幼教老師有什麼福利嗎?一間大一點的幼稚園或托兒所好像能比較有制度,但又有哪些制度呢?茲就下列各方面,讓我們思考: 壹、幼教老師資訊化的困境 現在科技的進步,幼教老師不需要跟上腳步嗎?記得有一次在和老師談電腦的事,老師的反映是根本沒有什麼時間可以使用電腦,因為老師工作時孩子幾乎都在旁邊,教室有電腦也是比較舊的電腦,而且是為了孩子玩game…,一間托兒所可以有幾台電腦呢?難道幼教老師不需上網找最新的幼教資訊嗎?她們需要提供家長最新的訊息與相關的知識,讓成長的不只是孩子,還有許多第一次當托兒所孩子的爸媽,他們也要學習、成長啊!而且傳統的紀錄,對於課程之設計、修改或存檔,都需與科技結合,校方願意做硬體的投資嗎?願意做幼教老師資訊化的訓練嗎?就業者與家長來看,似乎只有投資在孩子身上才是讓大家看得到的,但我覺得若不能讓老師有更簡便的工作環境,讓我們的老師跟不上時代,又怎能要求老師對我們的孩子未來有怎樣的遠見? 貳、幼教老師的在職訓練問題 不論各行各業一般而言,在職訓練都是職場上必備的,藉由新知的取得,新的觀念與思維,才能讓工作者不斷成長與突破,而我們的幼教老師呢?她們上班時可能把孩子放下去上課嗎?是不是所有有制度的托兒所與幼稚園都有一定在職訓練的課程與機會?老師去上課孩子誰來顧?老師沒有新的學習與成長又怎能給我們孩子最好的? 參、幼教老師的升遷問題 當了一輩子的幼教老師,還是幼教老師?升遷問題不是只有職稱與薪水的改變,有沒有一套適合幼教老師的制度,可以讓老師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有目標;有挑戰的機會?否則只有少數人會願意為這份神聖的工作投注一生的心力,因為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沒有好的考核與獎勵制度,就是沒有挑戰與成長的空間。架構一個適當的專業制度,並讓社會大眾認同這個制度(現在雖已有許多訓練及受訓小時的要求),在要求制度與專業的同時,是否薪資與福利也能一併考量,讓幼教制度專業化。 肆、更彈性與人性的人事管理 幼教老師多為女性,產假、家裡緊急事故的處理…常讓老師身心俱疲,而大多數的托兒所要配合家長的上下班,老師必須提早上班、延後下班,孩子在校園的安全責任、中午還要兼顧不睡覺的孩子照顧…,福利只有勞基法?是否有更彈性與人性的人事管理制度,讓有經驗、有愛心的幼教老師願意在一個單位待上三、五年?甚至更久呢?否則不斷的新兵訓練,對我們的孩子是好的嗎? 伍、多元參與式的交流空間 競爭能彼此刺激,但為了保留自己最好的特色,常常也會故步自封,不願與人分享與交流,有沒有足夠的溝通管道?大家能有良性的競爭(不是只有削價招生),有更多元的教學經驗分享、研究成果報告…,真正獲利的是我們的下一代。 我們愛我們的孩子,我們幫他選擇一個適合他的托兒所,但整個幼教專業制度若沒被建立,幼教老師沒有足夠的揮灑空間,我們又怎能讓我們的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呢? ~本文由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托兒所示範教學資源中心實驗班家長-趙若新~ |